首页 > 辽大学术 > 正文
首页 > 辽大学术 > 正文

杨志安等专著《中国PPP模式下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2025-11-09 09:48   来源:经济学部

近日,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杨志安教授、郭矜教授等著《中国PPP模式下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一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内容及背景简介

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PPP模式的发展,PPP的体系建设日趋成熟。快速发展的PPP模式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着重要作用。PPP模式旨在向社会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为特征,发挥双方优势,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PPP模式旨在鼓励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共同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国PPP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公共服务、拉动有效投资的作用。管理库在库项目数量逐年增加。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截至2023年1月的数据显示,我国PPP管理库在库项目累计量可观,高达10254项,投资额达到16.2万亿元,PPP的发展前景不容忽视,未来可期。

然而,我国在实施PPP模式运行中,也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为了促进PPP模式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2023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对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提出指导意见,提出了新机制的总体要求。包括:一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应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明确收费渠道和方式,项目经营收入能够覆盖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具备一定投资回报,不因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额外新增地方财政未来支出责任。二是全部采取特许经营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应全部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实施,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转让—运营—移交 (TOT)、改建—运营—移交 (R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 (BOOT)、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 (DBFOT)等具体实施方式,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建设和运营期间的资产权属,清晰界定各方权责利关系。三是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坚持初衷、回归本源,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建(含改扩建)项目,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新建(含改扩建)项目清单(2023年版)》。四是合理把握重点领域,明确管理责任分工,稳妥推进新机制实施。

本书系统梳理了PPP模式的起源、内涵特征与类型,并阐述了其理论基础与运作机理。围绕《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对PPP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概述基础设施的融资模式、PPP模式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我国PPP模式下的基础设施。通过借鉴国内外典型PPP案例经验,结合PPP模型下基础设建设风险管理相关内容,提出推动我国PPP模式下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相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PPP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将进一步走向深入,大力促进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