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董保民教授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莉、华中科技大学汪涌合作的学术论文“Judicial independenc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China”于2025年7月在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发表。
论文摘要:
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规制趋严背景下,外资企业撤资规模扩大。本文基于微观企业面板数据,搜集“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政策试点城市及时间,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司法“去地方化”对外资流入的影响并进行机制检验与拓展分析。研究发现:司法“去地方化”显著促进企业引进外资,且经多项稳健性检验后结论成立;其主要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弱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吸引外资;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等多种类型企业中影响更大;还在管理者学历较高等多种董事会特征的企业中表现更显著;同时,对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法制成本上升导致的外资撤离有显著缓解作用。
作者简介:
董保民,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经济学博士,河南省特聘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访问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同时担任西北大学兼职教授、海南大学客座教授、《产经评论》副主编、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咨询专家、全国博弈论专业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在Economic History Review,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World Econom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及《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权威经济学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合作论文The legacy of colonial rule: On the impact of the railway zones in modern China获评经济史领域极富影响力的国际期刊Austral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澳大利亚经济史评论,现更名为Asia-Pacific Economic History Review)2022年度The Sir Timothy Coghlan Prize for the best paper,即最佳论文奖。出版学术专著《合作博弈论与成本分摊》《信息经济学讲义》、译著《共同价值拍卖与赢者灾难》。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早期儒家思想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