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辽大要闻 > 正文
首页 > 辽大要闻 > 正文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72次学科论坛暨“思政引领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

2025-08-22 22:27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F92AA

2025年8月21日,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辽宁大学共同主办,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72次学科论坛暨“思政引领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沈阳市成功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80多所高校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和论文获奖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来自《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理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辽宁大学学报》《长白学刊》《中国网》《中国社会科学报》《辽宁日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辽宁工业大学学报》《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烟台大学学报》等媒体代表参加本次会议。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张雷声,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李显通,中国工程院院士、辽宁大学党委书记潘一山出席开幕式。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洪新主持开幕式。

BB094

李显通在致辞中强调,本次会议的召开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和三中全会精神,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关于思政引领力的重要论述,引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凝聚强大思政引领力,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辽宁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一直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采取一系列举措助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他指出,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强化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根基,筑牢思政引领的理论支撑,要以创新学校思政课教学为抓手,增强思政引领的实效活力,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夯实思政引领力的人才基础。

潘一山代表辽宁大学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辽宁大学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所取得的工作成绩。潘一山在致辞中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20周年之际,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本质要求,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他期待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思政引领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产出创新的观点和成果,为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张雷声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专家学者致以衷心感谢。她强调,思政引领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强国“六力”中的首要内容,已被纳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这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服务教育强国目标提出了新课题和新使命。她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中,思政引领力应贯通整个一级学科而不仅限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学科体系为思政课提供学理支撑;学术体系应体现政治引领、理论引领和价值引领;话语体系则需要体现学术性与政治性的统一,以实现该学科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引领作用。她提出“学科思政”概念,强调思政引领力应贯穿课程建设、科学研究、教师发展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系统阐述了思政引领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方向,对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学术框架和指导建议。

9538F

在主题发言环节,山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商志晓教授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学术研究》的报告,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学术研究的重大作用和着力点。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艾四林教授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问题》的报告,强调马理论学科要高质量发展,要高度关注学科点建设问题,关注学科发展对思政课的支撑作用问题,以及马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问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庞立生教授作《思政引领力与价值观形成发展规律》的报告,深入分析思政引领力的发挥和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规律。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佘双好教授作《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精神引领》的报告,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主要特点以及精神引领作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贵清教授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概括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2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强调要科学谋划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钟明华教授作《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报告,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角度,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学科20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教授作《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提升思政引领力的主要着力点》的报告,从政治领导力、思想武装力和组织建设力三个着力点,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如何提升思政引领力。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教授作《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的首要特征》的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是首要指引,要从中国式现代化到建设教育强国再到发挥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性作用的逻辑中认识到思政引领力的战略意义。东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田鹏颖教授作《夯实思政引领力提升的学科基础》的报告,从学科建设的鲜明特色、学科产出的学术成果、学科主体素质的整体提升以及学科范畴的系统创新来提升思政引领力。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教授作《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难题难点》的报告,从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四个特性,引出要着力解决“五个难题”,即同步推进的难题、有效融合的难题、有机衔接的难题、同向同行的难题、社会合力的难题。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永和教授作《新时代思政引领力的实践要求》的报告,重点谈到如何深刻解读让党放心、怎样做到让党放心,强调提升思政引领力需强化理想信念引领。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解丽霞教授作《数智时代思政引领力的提升路径研究》的报告,深刻阐述了数智时代思政引领力提升面临的主要问题、关键着力、主要路径以及风险挑战。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志礼教授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话语权思维的变革与思政引领力的提升》的报告,从政治话语权、学术话语权、教育话语权的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思政引领力。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鹏教授作《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设置一体化,形成更加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的报告,系统阐述一体化设置大中小学思政课与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的内在关系,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设置的基本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重要举措。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房广顺教授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廉洁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重大贡献》的报告,从原创性贡献、历史性贡献、突破性贡献、实践性贡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主题发言环节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审郑端、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洪晓楠教授主持。

本次学术会议设置三个平行论坛,分别围绕“思政引领力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思政引领力与高校思政课建设”“数字赋能思政引领力提升”的主题进行分组研讨。 

在大会交流环节,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田宗会教授、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云志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爱军教授分别就平行论坛三个主题进行交流发言。该环节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李庆华教授主持。

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师生的600余篇学术论文。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高亮教授为获奖师生代表颁发证书。该环节由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建教授主持。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晓娟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

会议指出,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为推动学科建设、学术交流、文化传承、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成果显著,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为推动民族复兴、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新时代新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还要继续与时代发展同步,从而更好地引领社会发展,应对科技革命的挑战,更好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

本次论坛的举办,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交流和协作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会,对于深入研究阐释思政引领力的丰富内涵和战略价值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对于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具体实践提供有益参考。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新路径,不断创新“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科研思政”“项目思政”等新举措新路径,让思政引领力成为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