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辽大要闻 > 正文
首页 > 辽大要闻 > 正文

辽大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举办第三届“成长伙伴”国际暑期学校开班仪式和首场报告会

2025-07-10 14:30   来源:经济学院

7月8日上午,由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2025年度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成长伙伴”国际暑期学校在蒲河校区校部办公楼401会议室举行开班仪式和首场报告会。辽宁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闫海参加开班仪式并致辞。

闫海首先对参加本次暑期学校的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本届国际暑期学校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与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旨在帮助大家探索经济学前沿领域的热点问题,培养经济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他勉励同学们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在为期5天的学习时光中实现知识的吸收与思想的远征,并向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要以“仰望星空”的格局探索学问;二是以“脚踏实地”的定力深耕学问;三是以“携手共进”的胸怀拓展学问。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王冰主持仪式。

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政在致辞中介绍了拔尖基地概况与暑期学校课程安排。他强调,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是一个国家级平台,承载着为国家培养经济学领域拔尖人才的重要使命。他回顾了基地的发展历程,从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到成功入围教育部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体现了辽宁大学经济学科的深厚底蕴和学科实力。他希望同学们珍惜此次学习机会,积极参与讨论,认真消化吸收知识。 

2023级于思凡同学首先代表全体同学向精心筹划本次暑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表达感谢,随后分享了自己在基地学习的收获。她表示,在参加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中,感受到了基地浓厚的学术氛围,开拓了学术视野,提升了专业素养。她表达了对本次暑期学校课程的期待,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努力提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开班仪式结束后,李政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为题主讲暑期学校名家系列讲座首场学术报告。

李政的报告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阐释,又有贴合实际的实践分析,内容深刻且生动鲜活。首先,他以清晰的逻辑梳理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指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推动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其次,他深入分析了各国现代化道路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指出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详细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特征,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最后,他强调,辽大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学子一方面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勇于承担使命和责任,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同时也要肩负起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重任,为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丹宁将此次报告会主要内容总结为四个学习,即主动学习、智慧学习、终身学习和使命性学习。报告不仅让学员对这一重要课题有了系统认知,更让同学们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期待。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精神,第三届暑期学校为期5天,共设置名师系列讲座、青年讲坛、海外前沿课程、学术竞赛课程、论文指导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术前沿课程七个板块共13场课程,旨在秉持“立足中国实际,聚焦时代命题,强化理论创新,推动学科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理念,致力于培养一批兼具理论深度、实践能力与家国情怀的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

经济学院、教务处、经济学部等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学员40余人参加开班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