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中国开放・宏观经济论坛(第8期)在辽宁大学蒲河校区校部办公楼401室成功举行。本次论坛围绕“中美博弈与全球秩序”主题邀请专业翘楚进行深入研讨。论坛由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霍伟东教授主持。
联合国国际经济学会会士,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教授以《中美贸易战下中国的高水平开放战略》为题发表演讲。他深度解析了特朗普贸易战逻辑,并对中美经贸做出三点预测:(1)高关税反致美国国内物价上涨、制造业回流受阻,从而迫使美国本身返回谈判桌寻求与中国的对话;(2)高关税或使区域贸易格局重构,中国—东盟—欧盟三角贸易关系合作深化,“去美国化”趋势显现;(3)USMCA(《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或将面临解体风险,北美自贸区或退化为美加联盟,而墨西哥游离在该体系外。余淼杰教授指出,中国正通过要素开放向制度开放转型,在维护多边体系、塑造新全球化规则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历史经验表明,产业升级与对外开放的双轮驱动必将助力中国突破围堵,实现持久发展。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淑云教授以《大国竞争的新态势和新挑战》为题发表演讲。她指出,2022—2032年是国际秩序重构关键十年。从美方视角来看,中国为当前美西方价值观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带来了极大挑战,美国认为中国既有意图又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这也正是当前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加征高关税的原因所在。从霸权稳定论看,美国如今不愿提供公共产品,还妄图控制格陵兰、巴拿马运河等,其发动贸易战,加征关税引发世界经济动荡,各国纷纷反制。李淑云教授强调,在芯片、可控核聚变等尖端技术方面,中国有实力和时间与美国抗衡,我们应持续抱有信心推进全球化。中国要与世界一道构建美好世界秩序。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编辑部主任、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赵青海研究员以《特朗普执政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为题发表演讲,围绕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应对策略展开分析。他首先辨析了国际秩序、世界秩序与自由国际秩序等概念差异,指出国际秩序侧重国家间规范与制度,而世界秩序涵盖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层面。中国官方倾向于使用“国际秩序”表述,强调维护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战后国际秩序,同时推动其改革完善。他随后分析了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政策对自由国际秩序构成的三重打击:(1)退出《巴黎协定》等国际机制削弱全球治理效能;(2)贸易保护主义与孤立主义导致公共产品供给缺口;(3)对盟友体系的破坏加速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任危机。赵青海研究员强调,尽管美国经济总量仍占全球26%、军事科技保持优势,但其主导能力已显著下降,国际格局正从两极向多极过渡。面对变局,中国坚持做现有秩序的改良者而非颠覆者。通过金砖机制、上合组织等多边平台推动国际治理体系改革,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型治理理念。当前挑战在于既要应对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带来的地缘压力,又需在自身经济转型期平衡国际责任与国内发展需求。核心战略仍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以高质量发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国际秩序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辽宁大学美国与东亚研究院院长、辽宁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辽宁省联合作战指挥辅助决策地方专家吕超教授以《中美关税大战对双边关系的影响》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中美双方一直“斗而不破”。特朗普2.0时代,关税大战白热化,这是建交以来经贸领域最严重对峙。美国试图在商贸中占主导、遏制中国经济发展,但从走向和后果看,美国或将难以为继。在中美关税大战中,中国霸气回应美国围堵,双方在不同领域受到冲击。美国受影响行业多,民众生活受波及,制造业回归困难,稀土管制更令美国军工业告急。而中国手握美国两大枷锁,一是美债到期,二是中期选举。大战结局可能两败俱伤。未来,中国将在践行百年奋斗目标中与美国正面斗争,中国的发展目标任何国家都无法阻挡。
各位专家妙语连珠、深入浅出,为与会师生奉送了一场极为丰富的学术盛宴,为深度研究全球不确定性环境下中美博弈与全球秩序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参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颇丰。
本次研讨会由辽宁大学经济学部主办、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承办。新浪微博、微信视频号、东北新闻网等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同步直播。截至论坛结束,线上累计观看量近12.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