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辽大要闻 > 正文
首页 > 辽大要闻 > 正文

辽宁大学学生在教育部2023年第十七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奖

2023-08-29 14:22   来源:轻型产业学院

 

8月11日-8月15日,教育部2023年第十七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在兰州理工大学举行。我校轻型产业学院教师崔恩畅、高筱婷、高哲,物理学院教师徐攀峰共同带领11名同学参赛,获得全国二等奖3项,其中离散行业自动化(逻辑算法)赛道1项、流程行业自动化赛道1项以及信息化网络化赛道1项。  

我校师生在全国初赛东北一赛区合影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由教育部指导,中国仿真学会和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管,是中国智能制造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A类竞赛。大赛属教育部中德/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成果,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竞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竞赛。大赛对工程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推进方面的不懈努力赢得了广泛的品质口碑。2023年,本次全国总决赛共有来自全国243所高校的523支队伍,2400名师生参加。共有699所高校、7180支队伍、25000余名师生参与全国初赛。  

为推进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并为教育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选拔人才,2023年3月,我校举办第五届辽宁大学大学生智能制造挑战赛。共有来自物理学院、信息学院、轻型产业学院的39支队伍、200余名同学参赛,从初赛、赛前练习到复赛共历时35天,最终13支优秀队伍脱颖而出。  

辽宁大学大学生智能制造挑战赛初赛现场  

   

7月16日-7月20日,这13支队伍代表学校赴辽宁科技大学参加教育部2023年第十七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东北一赛区全国初赛。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我校代表队取得流程行业自动化赛项东北一赛区特等奖1项、赛区一等奖1项、赛区二等奖2项;离散行业自动化(逻辑算法)赛项东北一赛区一等奖1项、赛区二等奖2项、赛区三等奖2项;信息化网络化赛项东北一赛区一等奖1项。  

流程行业自动化赛项获赛区特等奖  

   

全国总决赛备赛期间正值暑假,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放弃休息时间,抓好暑期备赛冲刺期全力奋战练习。8月20日,教育部2023年第十七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CIMC)全国总决赛成绩及奖项公示完成,我校共获得全国二等奖3项。  

全国总决赛获奖证书  

   

我校师生在全国总决赛参赛合影  

   

我校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精彩瞬间  

   

   

   

我校于2018年申请建设了教育部“西门子杯”CIMC校园学习中心并开始承办比赛,至今已走过了5个春秋,规模从开始参赛的50多人,逐渐发展成为200多人的大型校级比赛。  

设立校园学习中心证书  

   

由于我校在组织学生参与比赛、组织校赛、参与竞赛课程、参与竞赛社团、围绕竞赛组织教学等系列活动中表现优异,辽宁大学荣获教育部2023年第十七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参赛院校“优秀组织奖”。在参赛的699所高校中仅有48所高校获奖,辽宁省仅两所高校获此殊荣。  

辽宁大学获教育部2023年CIMC“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优秀组织奖”  

   

指导教师简介  

   

崔恩畅,轻型产业学院讲师,博士,沈阳市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委会委员,教育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辽宁大学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电力复杂网络的同步控制与约束控制。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项,校教改项目1项,横向课题3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等权威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IEEE Industry Applications Society电力系统保护委员会论文奖1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竞赛奖励8项。  

   

高哲,轻型产业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主任兼实验中心主任,“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沈阳市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辽宁大学青年拔尖人才。中国自动化学会分数阶系统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数据驱动优化、学习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沈阳市科技局科技评审专家,SCI期刊《Fractal and Fractional》Topic Editor。“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校园学习中心负责人。  

   

高筱婷,轻型产业学院讲师,博士,中国自动化学会平行控制与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辽宁大学大学生智能制造挑战赛技术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智能电气设备与新型储能系统的状态监测和运行控制。发表SCI论文13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IEEE Transactions论文4篇。获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年度最佳论文奖第一名,IEEE Industry Applications Society 电力系统保护委员会论文奖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竞赛奖励8项。  

   

徐攀峰,物理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自动控制、传感器、嵌入式物联网等方面的实验教学研究。分别于2016和2020年荣获辽宁大学本科实验教学优秀奖。主持校级教改项目2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参与工信部、教育厅等科研项目6项。发表SCI、EI等论文十余篇。指导学生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获得国家级、省级竞赛奖励10余项。  

参赛学生简介  

田澔冉(左一)、赵宏洋(中)、陈嘉麒(右一)  

   

田澔冉、赵宏洋、陈嘉麒,轻型产业学院202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3人组队获教育部2023年第十七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流程行业自动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东北一赛区特等奖。  

安庆垚(左)、杨岚凯(右)  

   

安庆垚、杨岚凯轻型产业学院202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2人组队获教育部2023年第十七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离散行业自动化(逻辑算法)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东北一赛区一等奖。  

石龙杭(左一)、邢政彦(中)、孙昕(右一)  

   

石龙杭、邢政彦、孙昕,物理学院2021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3人组队获教育部2023年第十七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信息化网络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东北一赛区一等奖。  

于海洋(左一)、韩和志(中)、朱心萍(右一)  

   

于海洋、韩和志,轻型产业学院202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朱心萍,物理学院2021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3人组队获教育部2023年第十七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流程行业自动化东北一赛区一等奖。  

2023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我校获奖情况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是学校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成果体现。  

离散行业自动化(逻辑算法)赛项赛程为3天,以离散行业为应用背景,参赛队以乙方的角色参与到离散行业的生产中。针对给定的电梯仿真系统以及题目要求,参赛队需要完成综合分析、生产优化、控制算法设计、控制方案设计、控制方案实施、异常处理等任务。离散行业自动化(逻辑算法)赛项可培养学生获得用户需求分析、控制系统分析的能力,逻辑控制系统设计、实施、调试的能力,控制调度算法的设计与应用优化的能力,针对不确定对象系统的特性分析和调度策略设计可编程控制器 (PLC) 的组态、编程及调试能力,沟通、表达与协作能力。  

流程行业自动化赛项赛程为1天,比赛时间4小时,以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产线中某个连续生产过程的升级改造为背景,参赛队以乙方角色参与连续生产过程的升级改造过程。参赛队需要完成工艺分析、生产优化、算法开发、控制系统设计、实施以及异常处理等任务。流程行业自动化赛项可培养学生针对过程工业对象的系统分析能力,控制算法设计与优化能力,系统经济效益分析能力,集散控制系统编程与调试能力,现场电气接线的实施能力,沟通、表达与协作能力。  

信息化网络化赛项赛程为1天,比赛时间3小时,以制造业实际工业通信网络为应用背景,参赛队以乙方的角色参与到项目中。以工业4.0数字化工厂网络的应用为背景,参赛队需要根据所提供的工厂描述和具体通讯技术需求完成:厂区布局分析、技术需求分析、网络结构设计、优化、信息安全设计、设备选型、网络结构实施、网络功能实现、通信验证等任务。信息化网络化赛项可培养学生将网络原理、工业网络技术及工业信息安全技术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业网络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工业复杂网络配置及调试能力,沟通、表达与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