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辽大要闻 > 正文
首页 > 辽大要闻 > 正文

辽宁大学学生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决赛中斩获佳绩

2023-08-28 13:44   来源:生命科学院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决赛已于2023年8月18日圆满结束。本届竞赛有来自全国562所高校的12069个团队参加,共产生一等奖225项,二等奖434项,三等奖1100项,优秀组织奖55项。我校生命科学院许航川、张可欣、余振海、胡单同学的参赛项目《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丙烯酰胺诱导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抑制机制研究》(指导教师:贺音、曹向宇)荣获一等奖,创造了我校参加本项赛事的最好成绩。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获奖名单(部分)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CULSC)是教育部认可的56项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大学生学科竞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旨在鼓励大学生围绕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问题,鼓励跨学科领域开展自主性设计实验或野外调查工作,寻找解决生命科学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基础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训练相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命科学院自2022年11月组队,2023年2月完成实验设计,3月正式开始实验,6月完成网络评审,7月在省级决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8月在全国决赛东北农业大学赛区获得国家一等奖。历时10个月,积极备战,稳扎稳打,最终斩获佳绩。  

参赛学生  

许航川:男,2021级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2班  

   

张可欣:女,2021级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2班  

   

余振海:男,2021级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2班

 

 

胡单:女,2021级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1班  

   

指导教师  

贺音:生命科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分子营养学、功能食品等  

   

曹向宇:生命科学院教授、副院长  

研究方向:分子营养学,环境毒理学等  

   

获奖项目介绍:  

丙烯酰胺(ACR)是食品和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污染物,具有神经毒性。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绿茶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现已证明EGCG能抑制ACR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而EGCG能否抑制ACR的周围神经毒性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明EGCG能否抑制ACR诱导的坐骨神经损伤及相关分子机制。本研究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比较各处理组大鼠的临床状态,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髓鞘碱性蛋白及微管蛋白表达情况,证明了EGCG能抑制ACR诱导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利用TUNEL染色、Western Blot等技术探究相关机制,结果表明,EGCG抑制ACR致坐骨神经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凋亡、细胞炎症损伤、细胞焦亡有关。本研究能为全面阐释EGCG对ACR神经毒性的抑制机制、降低ACR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EGCG生物活性的深入探索与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此次获奖展现了我校学子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思维,以及团结奋斗的团队精神,也是我校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的成果体现。通过比赛进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也增进了校际学习和交流。